发表时间: 2024-09-05 19:30
2013年的时候买了一张全新的皇帝像5元加盖云南地名纸币,那时候是我第一次买民国纸币,从此也算是开始了民国纸币的收藏,其实当时买黄帝像纸币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是美钞公司代印的,我那时候正在收藏老美元,被老美元深沉硬朗的风格深深的吸引了,而且老美元如此精雕细琢,那想必同样是美国印刷的民国或者清朝纸币也非常出色的吧,于是当时抱来好几本图录一张张欣赏,选定了几张自己看起来图案比较喜欢的列入清单,黄帝像就是其中之一,当然最喜欢的是袁世凯,由于当时只收藏全新品相,所以存量极其多的皇帝像云南5元就成为了我的第一张民国纸币收藏。入手之后自然是非常喜欢,也写博客了,只不过当时觉得自己刚刚入门水平太低,见识不多,我呢,对于自己完全不懂的事情说话自然也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生怕一堆错误到时候被一顿批判,于是博文就烂尾了。另外就是,后来不久我发现皇帝像云南5元虽然价格特别贵,毕竟是很多藏家眼中所谓的“大名誉品”嘛,但性价比真的特别低,花钱就能买到,没啥成就感,于是考虑换个品种接着来,我将目标定在了其他面值和其他地名上。
又过了许多年,得到了张这个广东版的皇帝像10,也就是这一套流通的最高值了,虽然广东版仍然是黄帝像10里最多的,但确实也算是这个品种所能见到的最好品相了,买到后很有成就感,于是留存至今,当然如今也有品相相似或者好一点点的出现了,当然我的这张是一个非常好的原票,基本上一个标准的中折,品相更好的我没见到过,说不准是洗刷刷出来的。这次拿出来写写博客,由于我是民国币的纯入门随便玩玩的,而且只是出于爱屋及乌的可笑原因才开始的,所以有错误就难免了,我写博客的乐趣是眉飞色舞的吹牛,而不是科普纸币知识,纸币科普我发现已经有非常多的人在写博客也好拍视频也好,且卷到都要用红外线照了,还好目前还没用到显微镜,当然不排除再过几年,新一代研究者会展现纸币的显微镜下的纸张油墨纤维构造图吧:)我对这些完全没兴趣,写东西自然是想到哪就写到哪。
说到这顺便说说十几年前我收藏了一堆老美元,那时候以及至今都是爱不释手,在2013年得到了大女神之后(我最近看到不少人有了,并称之为教育券,我觉得这种称呼太LOW了,气势全无,这种称呼带给我一种日本爱情动作教育片的感觉,配不上大女神那至尊的气势),我的酋长野牛大女神这屌丝三宝就全了,此后就暂停了老美元的收藏,原因是我确实只买得起屌丝三宝,更喜欢的那几张确实买不起,我不是个传统纸币爱好者(我觉得应该没几个中国人会有想法按照传统收藏的方式去收藏老美元吧?),只选择自己看着喜欢的纸币买,我喜欢的那几张虽然价格比不上大西瓜,但比大西瓜也不逊色多少,我又不是NBA或者皇家马德里的球星,买纸币的钱都是自己辛苦搬砖送外卖赚来的,喜欢并追求自己达不到的东西其实等同于宣告自己停止收藏。作为一个极度务实的收藏者,果断放弃,等买彩票中大奖再说,或者以后碰到个品相还算看得过去的再说。
这套纸币正面的主要图案是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之所以选择黄帝作为中华民国首套纸币上的主要图案,原因是中国在当时毕竟是一个几千年帝制的老帝国,还不习惯没有皇帝的日子,虽然没有了清朝皇帝,但总要有一个民族的领导者,于是就想起了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当然在此之前还有李鸿章肖像的大清银行兑换券改民国纸币,但那个临时性质的改券不能算做这种全新独立设计的纸币。
由于民国初期沿用了清朝时期的以银元为主币的金融体制,所以纸币并不是法定货币,只是银元兑换券,于是这套纸币的上方写着中国银行兑换券,并在正面两侧以及背面用英文加盖使用地名,以确定该纸币可以兑换银元的使用地区。作为中华民国的首套纸币,这套纸币的印刷量非常大,使用地域十分广泛,加盖的地名也非常多,但留存下来的绝大多数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名,如本文10元所指的广东。并且由于是兑换券,当时新政权新气象,兑换券的信誉整体还是非常好的,大多数都被使用过,所以这些黄帝肖像纸币几乎没有全新品相存世,尤其是这种10元,能兑换出10块现大洋呢,在当时的社会月工资中位数2-3块现大洋,我想也没几个人会攒这种高值兑换券吧?因此能有一些品相非常好的原票已是极其不易了。当然后来袁世凯称帝,倒行逆施导致云南大都督蔡锷举兵讨逆,额外印刷一批云南地名的黄帝像纸币(据说是被用来作为军票使用),因此存世最多,也自然价格最便宜的地名品种。至于其他地名,难度真的太大了,我肯定是完全搞不动。我看有专门收藏黄帝像纸币的大神,就是将各种地名都收藏全,真的太厉害了,我最缺少的就是执着于做一件事的那种钻牛角尖的性格,总是跳来跳去,以至于一事无成:)
说起来,我几乎年年都去陕西(因为实在太喜欢西安回坊了),黄帝陵其实离西安也并不算特别远,可我就是没去过,其实无论从哪个方面我都应该去的,比如它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我最喜欢的几棵中国最老的古树等,都非常值得去一趟的。在清政府即将被推翻的时候,当时的中国经历了比较短暂的政治体系崩塌问题,因为毕竟几千年来习惯了有皇帝的政治体制,突然有一天,没有皇帝了,于是如何纪元就成为了很大的问题。自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使用黄帝纪元后,各地的革命军纷纷响应,都开始以黄帝历纪元,这些纪元也短暂的出现在部分晚清到民国初年的纸币上。
由于是一个理想化的帝王形象,皇帝像的雕刻并不以写实见长,而是中国人传统审美的帝王的样子,不过有趣的是,这个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人的审美观,可以看到黄帝像虽然天庭饱满,但脸型还是显得很瘦削,其形象更像是清代审美的绘画中出现的那个样子。如果是更早的中国朝代,对于皇帝形象的审美,脸型要更大更圆才对。当然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如今可以看到帝王形象都变得尖嘴猴腮了:)这张纸币的黄帝像的胡子也是帝王肖像的标准配置,袁世凯也留了个这样的胡子,只不过他的气质还是差了些,和理想中的帝王形象还是逊色了许多。
上图是我收藏的一张晚清到民国初年的军票,可以看到在右侧标注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吉日,这个日期表示西历的1911年11月左右。
背面的英文翻译更加有趣,写着9th Moon 4609 Huang Ti(黄帝历4609年9月),这种翻译我第一次见到,觉得特别好玩,于是买来玩玩。这种纪年的纸币(军票)也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见证了。当然辛亥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再搬出一个皇帝,并以此为历,与当时的中华民国的价值观念严重不符(都民国了,还要什么皇帝啊),于是这套印有黄帝肖像的纸币也比较尴尬,黄帝历也迅速的被中华民国纪元所取代。所以这套中华民国军票本身使用量就很小,使用时间短暂,而且由于革命成功,这些军票自然在最终被十足收兑,所以如今存世非常稀少,当然这张纸币并不是本文的重点,只是顺带着聊聊,以后我搞明白了再拿来写博文。总之就是,在当时的中国,即将要把清朝皇帝推翻的时候,确实存在如何纪年的尴尬问题,毕竟沿用皇帝的年号纪年一直都是中国这种老帝制国家的传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至今仍保持这种纪年方式,我记得2019年前任日本天皇退位,新天皇登基,纪年令和元年,同年还将日本皇室的正仓院收藏的奇珍异宝包括中国唐代的五弦琵琶都拿出来展出以示庆祝。
正面右侧的这个附图,我看起来特别眼熟,但翻遍自己拍的照片也不敢确认是哪,从图上来看,最近处的太湖石已经锁定在苏州或者北京了,碑亭建筑的飞檐看起来是南方风格,想必应该是苏州的某个地方吧,在碑亭旁边一道墙,后面的建筑的规模显然不是一般的苏州园林的那种私宅风格,我觉得比较像是某个苏州地区的寺院,比如西园寺或者某个不知名的/损毁的寺院吧。可以看出,雕刻的非常精细美丽,美钞公司的雕刻师拥有一流的雕刻技法,将太湖石的质感,以及碑亭的飞檐雕刻的如此细致入微。我说过很多次了,我非常喜欢这种中国的小景雕刻,不过像这张这般精细的确实不多。而且,这个小景还搭配了一个圆形的机雕边框,使其看起来非常像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借景布局,使这个画面就如同透过画框来欣赏一般,十分雅致。
背面的图案表现的是北京的西直门城墙和城楼,是明朝朱棣皇帝在元大都城门的基础上重修的,上世纪60年代末,因北京修建地铁(也有说法是被红卫兵拆除的),这个存在了数百年的西直门建筑群被拆除,如今成为了一个地名,我估计每个去北京旅游的人,无论是开车还是坐地铁,都一定听过这个地方的鼎鼎大名的。
作为中华民国刚成立的中央银行第一套纸币(大清银行兑换券加盖的不算),当时的北洋政府也是打肿脸充胖子,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印刷了一套如此精彩高品质的纸币,不过这倒是能理解,毕竟新政权新气象。由于给的钱多,美钞公司对这套纸币的设计印刷也非常上心,是美钞公司里非常高品质的一套纸币。其实对于很多收藏美钞公司的人,看多了都知道,美钞公司的纸币防伪技术都是差不多的,成本高低就看手工雕刻的图案和面积就能看出来了。这套纸币的每一张的正面都有两个雕刻图案,背面一个雕刻图案,是相当丰富的。而且可能给的钱多吧,雕刻也是相当细腻,我不知道这套黄帝像纸币的雕刻师是谁,但从其雕刻的正面附图的碑亭的斗拱和太湖石的那种窟窿可以看出,他观察研究之细腻,且最终成品具有相当的质感。
(PS:不过后来有一次我参观了一个展出,是关于19世纪描绘中国风景的铜版画的,其实那个时候就可以看出西方雕刻师对中国景色特别是建筑的结构和细节研究已经是非常细致了。)
当然,黄帝像也不止一次的成为民国纸币上的图案,日本侵华时期的联合准备银行也发行了印有黄帝像的纸币,还搭配了中国传统最高贵的紫色作为主色调,当然除了这张1938(1939年)的大紫龙外,还有其他的版本,黄帝一般是作为100元上的主要图案出现。这张大紫龙也算是联合准备银行的名誉品了,是在美国雕刻师海趣雕刻印版的基础上经过修改而成的,我觉得这张纸币的黄帝戴着冕琉,其脸型更符合我印象中的传统的皇帝形象。关于这张纸币,我以后搞明白了再拿出来聊。
我很喜欢这张10元面值上所使用的这种蓝黑色调,或许是和我小时候老师要求用蓝黑墨水的钢笔写作文的缘故吧,所以对蓝黑色的纸币油墨也自然心生喜爱,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啊,总感觉这种色调主要是运用在早期纸币上,给我一种很奇妙的作为“钞”票的感觉,我也不知不觉收藏了一大堆蓝黑色为主色调的纸币,其中大多都是我非常喜爱乃至最喜爱的纸币,当然如果有钢笔签名的手签版就更完美了。除此之外,我对这张10元有些不太满意的地方在于,它的票面有些太大了,雕刻图案又是固定尺寸的,导致有大量的留白,不如1元那样设计布局的紧凑精巧,我一直很喜欢之后那一年版,拥有丰富多色底纹接线的黄帝像纸币,若碰到品相价格合适的还是要买来把玩的。很久之前倒是有机会买一张非常合适的,可是当时有人说看起来有点像天地银行的风格导致我有所动摇,现在也是无比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