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领悟《楞严经》:解读佛教哲学中的奥秘

发表时间: 2024-06-15 19:22

领悟《楞严经》:解读佛教哲学中的奥秘

楞严经》全经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大乘佛教特别是中国大乘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

一、《楞严经》出现的历史背景:

- 龙宫收藏:《楞严经》最早收藏于龙宫。佛陀涅槃七百年后,印度大乘论师龙树菩萨在龙宫说法时,见到了《楞严经》,他感叹此经稀有难得,便默诵而出,后传至皇宫。由于此经被古印度视为国宝,藏于国库,禁止外传。

- 传入中国:《楞严经》传入中国的过程颇为曲折。隋朝时,智者大师听闻此经与天台止观的意趣相符,便向西遥拜十八年,祈求此经能早日传来中国,但最终未能如愿。直到唐朝神龙元年,印度高僧般剌密谛法师将《楞严经》带到中国,并在广州制止寺与其他法师一同翻译。般剌密谛法师为了将《楞严经》带到中国,历经了许多困难,他曾两次尝试将经文带出印度,但都被发现并没收。最后,他将经文写在细绢上,藏在手臂中,才成功将其带到中国。房融宰相笔录、润饰文采,《楞严经》的文字典雅优美。此经译成后,般剌密谛速回本国,以解边吏之乱。后来,《楞严经》开始流通,修习《楞严经》的风气逐渐在全国盛行起来。

二、《楞严经》的主要内容:

全经开篇从阿难遇摩登伽女之难起笔,引出佛陀对各种佛法教义的阐释。经中详细探讨了真心本性与妄心、六根与六尘的关系,指出真心周遍法界而常住不坏。

对于“七处征心”和“八还辨见”的论述,深入辨析了心之所在和见之本质。又讲解了“三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还阐述了世界的成住坏空之理,以及二十五圆通法门,其中以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最为突出。

经中也强调了持戒的重要性,并对各种魔境进行了描述,以提醒修行者保持警觉。

三、《楞严经》的核心思想:

1.强调真心本性的重要性。认为一切众生本具如来藏妙真如性,此真心常住不灭、不生不灭。

2.对心性与世界的关系进行深刻阐释。指出世界万象皆由心性所变现,“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3.阐明了修行解脱的道路和方法。通过对各种迷惑和妄念的剖析,教导人们如何破妄显真,回归本有的清净本心,以达到解脱和觉悟的境界。

4.突出了“首楞严大定”的关键地位,这一定境代表着一种坚固、常住的正定状态,是修行成就的重要标志。

四、《楞严经》在历代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楞严经》译出后,受到佛教界的广泛重视,各宗各派都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注释和讲解,促进了佛教各宗派的发展。

- 唐朝:百丈怀海大师最早将《楞严经》与《楞严咒》纳入丛林之朝暮课诵内容。马祖道一禅师、大珠慧海大师、乌龙少康大师、神清大师、神凑大师、圭峰宗密大师、黄檗希运禅师、玄沙大师、干峰大师等都对《楞严经》有所引用或讲解。

- 宋朝宋真宗曾赐紫服和“明教大师”称号给长水子璇大师,以表彰他对《楞严经》的研究和弘扬。与苏轼齐名的黄山谷也是一位闻香气而悟道的人。他多次参谒晦堂禅师不悟,认为禅师有保留,禅师引孔子的话对他说:“二三子,以吾隐乎,吾无隐乎耳。”后来山中木桦花盛开,禅师问他:“你闻到香气了吗?”山谷说:“闻到了。”禅师说:“二三子,以吾为隐乎,吾无隐乎耳。”山谷顿悟。

- 明朝明成祖朱棣曾下令刻印《楞严经》,并将其分发给各地寺庙。憨山大师认为《楞严经》的思想与义理一直伴随并启发着他,包括他的出家、修持、度众。藕益大师认为修行的艰难,不在于行,而在于知,“非行之艰,知之更艰”。如果“不知而行,堕坑落堑”,而“首楞严,先开圆解,次示圆行,次明圆位,乃至精研七趣,详辨阴魔”,如人之双目,照亮前路,使不坠坑堑,此正是禅者所需,而且它“戒乘俱急,顿渐两融,显密互资,事理不二,诚教海之司南,宗乘之正眼也”。故“《佛顶》十卷,最勖修行”。

- 清朝:《楞严经》与中国的佛教、佛法尤其禅宗,是不可分开的一部经典。中国的丛林下,就是禅宗的影响之下,有一个流行的名言,《法华》、《楞严》,《法华经》同《楞严经》这两部经,抱本参禅,要想明心见性、学佛而悟道,必须以《法华经》、《楞严经》为标准,印证自己修行的必行之路。

五、《楞严经》对中国佛教义理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1. 推动了禅宗的发展:《楞严经》与禅宗的关系密切,其中的许多教义和修行方法对禅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禅宗强调通过直接的体验和领悟来实现解脱,这与《楞严经》中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相契合。

2. 促进了佛教各宗派的融合:《楞严经》的内容丰富,涵盖了佛教的各个方面,如教义、修行方法、哲学等。它的出现促进了佛教各宗派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佛教思想更加丰富和完善。

3. 强调了心性的重要性:《楞严经》认为,众生的心性本具清净和智慧,通过修行可以去除无明和烦恼,实现解脱。这种强调心性的思想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佛教更加注重内心的修行和觉悟。

4. 对佛教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楞严经》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如缘起性空如来藏等,这些思想对中国佛教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 影响了中国文化:《楞严经》不仅对佛教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的教义和思想被融入到中国文化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总之,《楞严经》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教义和思想不仅对佛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修身先安心,来李老师这里,一个安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