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品鉴网

独家揭秘:T24气象邮票的字体问题

发表时间: 2024-07-29 11:50

独家揭秘:T24气象邮票的字体问题

大家好,我是艮岳轩,从小爱收藏。

新中国邮票的设计发行过程中,往往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邮票上会出现某些不符合历史事实、违反科学或者在文字上发生错误的现象,这种错误,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偶然”,甚至有些“无心插柳”之举反而成就了许多珍邮。


今天,艮岳轩要和大家揭秘一段鲜为人知的邮政历史——1978年邮电部发行的一套T24气象邮票中,其中有一枚邮票图上,竟然出现了错别字。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错别字,更是一段邮政史上的趣闻,以折射出我国汉字改革过程中的诸多曲折历程,本期艮岳轩就带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T24气象邮票中的“予”错别字话题。


各位看官,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T24《气象》邮票邮票发行

1978年4月25日,为了宣传中国气象事业取得的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邮电部发行了一套T24《气象》特种邮票,该套邮票设计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时代的气息,由邮票设计大师潘可明老师设计。

《气象》邮票全套5枚,第1、2枚分别描绘了气象观测场、气象雷达的场景、第3、4、5枚分别描绘了进行天气预报、气象哨组观测、人工消雹的情景。

  • 《气球探空》(5-1)

邮票图案上描绘的观测场内,设有百叶箱和风向风速器;两位气象观测员——一位汉族男青年和一位藏族女青年,正在准备施放探空气球,探测高空的气压、气温、湿度等情况。


  • 《气象雷达》(5-2)

画面上,碧绿的海面上虽然风平浪静,但大风信号杆上已经悬挂出了台风信号预报;远处的天空飘动着白云,预示着天气即将发生变化;一艘艘各种类型的民用渔船,有的已经停泊港湾,有的正在返航;气象雷达下面的岩壁上,醒目地书写着“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巨幅标语,点明了气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 《天气预报》(5-3)

邮票图案的墙壁上挂着的就是“天气图”,两位气象工作者根据墙壁上的天气图的进行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及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天气预报,这枚也是本期艮岳轩要说的主角,稍后我们会专门聊此票的错误。


  • 《气象哨组》(5-4)

画面上,肩扛镢头的老农,手搭凉棚,正在观察空中飞鸟的情态;佩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他也仰着头认真地观看,时刻准备着把捕捉到的气象资料记在小本子上;

蹲在田间的女青年,认真地观测着土壤的温度;他们背后是一个气象观测场,设置有风向风速器和百叶箱等气象仪器,说明这个气象哨组将科学技术和实际经验相结合,扎扎实实地进行着气象观测工作。


  • 《人工消雹》(5-5)

邮票图案表现的正是炸药在云层中爆炸的瞬间,成雹的自然条件已被破坏,免除了冰雹对地面农作物、建筑设备和人畜等的灾害;

背景是起伏的山峦,岩壁上书写着“农业学大寨”的横幅标语,点明了人工消雹的意义。


新中国,新“气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气象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气象观测网,培养了一批气象队伍。广大专业和群众性的气象部门,他们积极采用各种新技术,努力研究大气的各种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揭示大气中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发生发展本质,从而掌握它、应用它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艮岳轩查阅了一下1978年以前我国的气象学资料,梳理了一下,发现自1949年以来,我国气象领域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1. 气象观测网络的建立: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气象观测站网,实现了对气候数据的系统收集和分析。

2. 气象预报技术的进步: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我国的气象预报技术得到显著提升,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

3. 气象教育与科研的推进:成立了气象学院和研究所,培养了大量气象专业人才,推动了气象科学研究的发展。

4. 气象服务的普及:气象服务逐渐普及到农业、航空、航海等多个领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持。

5. 国际合作的拓展:积极参与国际气象组织,与世界各国在气象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气象界的影响力。

1978年4月25日,为了宣传中国气象事业取得的成绩,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这套T24《气象》特种邮票。这套《气象》特种邮票的发行,不仅是对我国气象事业成就的肯定,也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简化字引发的“予”字错误

当1978年发行出这套T24《气象》邮票后,由于清新脱俗的设计风格,尤为引人注目。然而,在当人们从邮局买来T24(5-3)天气预报那枚准备贴票寄信时,细心的集邮爱好者发现,邮票上的“预”字竟然堂而皇之地被错印成了“予”字。

一时间在群众中议论纷纷,毕竟邮票可是代表国家名片,是国家尊严的象征,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天气预报”错印成“天气予报”了呢?

众所周知,新中国于1956年1月公布了《汉化字方案》,2月1日正式使用第一批简化汉字。

1977年12月19日,中国又公布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由于意见较多,不久便停用。

新的简化字草案虽然停用了,然而在当时的邮票上却留下了永久的记录,使这些停用的“简化字”仍出现在人们面前,无法抹去。上述非正式使用简化字,虽在当时曾公布使用,但属草案,未正式推行,用在邮票上并不合适,只能属于一种错误。T24《气象》邮票第3枚《天气预报》的“预”字,用的是当时的简化字“予”字,只能代表着一种时代的局限性和历史发展的偶然性


集邮中的“美丽错误”意义

集邮是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翻阅大量集邮资料、史料书籍的过程。这不仅需要我们对邮票的图案、文字有深入的了解,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其中的小细节。正如罗丹所说:

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也正是集邮的重要意义之一。我们在扩展了自己的收藏品的同时,用事实证明集邮不仅能从中学习到新的集邮知识,同时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邮票的收藏与研究

邮票作为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等多重价值,也是收藏爱好者们研究的对象,其中的邮政史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T24气象邮票中的“予”字错别字,更是成为了集邮研究中的一个特殊案例,通过对这一错别字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当时社会变革、汉字改革制度的发展历程,也能折射出邮票设计、印刷过程背后的无奈与尴尬。


好啦!今天“艮岳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非常感谢您能耐心阅读完此文。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艮岳轩”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及“艮岳轩”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喜欢的朋友们欢迎转发、关注、评论、收藏,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