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20 09:40
亲爱的读者,作者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5秒广告,观看5秒后即可免费阅读全文。写作不易,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释觉定的出现打破了常规、创造了传奇。
但他的背后也充满了荆棘,清贫一生,只为一心修炼佛学。
01
释觉定的俗名叫陈多兴,他出生于十分偏僻的安徽的农村,家里十分的贫困,在他小时候经常饿一顿饱一顿。那时候他的梦想就是能够餐餐吃饱,但谁曾想到他后来的志向会与此背道而驰。
在他5岁的时候,可以说就已经和佛祖结缘。
那时候村里来了一位老僧,这位老僧一入村,大家都争前恐后地拿着自家最珍贵的粮食给他,并且请求他能够指点一二。
但当时陈多兴家里却并没有那么激动,他们家里对佛教只是略有了解,在家族中也没有很多人信佛教,所以当这位老僧来到这个村子里时,陈多兴的家里并没有像其他邻居那样非常热烈的欢迎这位老师的到来。
但就是这样,陈多兴还是被这位老僧发现了,他混在一堆人当中里面,那时候他个子小小的,长得瘦瘦干干的,5岁的年纪也没多大力气,一直被人群簇拥着挤来挤去。
但就是在这样的混乱的环境下,老僧一眼就看到了这位小男孩。
高僧在人群中将陈多兴拉出来,并且抚摸着陈多兴的额头,陈多兴的耳朵,说出了他是转世高僧的这句话。
在老僧的眼中,这个小男孩十分有灵性,他明白如果这个小男孩接触佛学,那将会不可估量。
那个时候陈多兴的母亲就站在旁边,在听到老僧的话之后,他的母亲心中一动,或许是受到了启发,在老僧走后母亲逐渐开始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寺庙烧香。
从这个时候开始,陈多兴就接触到了佛教,他经常向里面的僧人请教,逐渐的他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开始是母亲带着他前往5公里以外的寺庙里烧香拜佛,听取僧人的教诲。后来渐渐地,他开始自己独自前往寺庙,他总是有很多问题请教,并且每次在寺庙都受益匪
浅,从寺庙出来之后,他整体的精神儿都非常的好,他感觉自己从中获取到了知识以及力量。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已经在寺庙里学习了好几年,在他14岁的时候,他的天赋完美的展现了出来,当同龄人还在苦恼于经书单句话里面的奥义时,他已经开始拿着整本经书翻阅,他每天沉迷于经书当中。
很多时候他都会忘了吃饭,那时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能够读经书和僧人进行讨论,在讨论的时候他脑子里面所迸发出来的不少思想都能让寺庙里的僧人都为之感叹。
全寺庙的人都知道这个男孩天赋高又勤奋,但那时候是寺庙并没有正式接受这个孩子,直到他16岁时候才开始跟着师父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那时他也有了释觉定这个名号。
有了师父的教导,他更加专注于自己在佛学上的研究。
但是谁知道,一个晴天霹雳正在前方等着他。
02
家中多年贫困的情况,让他父母二人常年都十分地操劳,因此基本上两人的身体都累垮了。父亲去世之后,家中只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那时他就知道自己已经要承担起家里的责任了。但这个家庭的苦难并没有结束,没过多久他的母亲也因病卧倒在床。
这对于十几岁的陈多兴来说,天塌了。
他开始频繁地两头跑,白天在家里照顾母亲,晚上他会赶几公里的夜路到地庙里认真地学习佛学,他希望能够在照顾好母亲的同时,也能兼顾佛学。
他的母亲虽然身体上有不舒服,但是她知道佛学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所以当她自己能支撑的时候,就不会让孩子帮忙,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佛学的路上走的更久一些、更远一些。当病痛袭来时,自己能忍受的一般都不会告诉陈多兴,所以当每晚疼痛难忍的时候,母亲也会默默的吞下这份痛苦。
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如二人期盼的那般。
没过多久他的母亲的病越来越严重,甚至到了病危的程度,他母亲的身体好像再也撑不住了。眼看着母亲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被苦难折磨的不成样子,他再也坐不住了,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拯救母亲,那时他开始为母亲四处寻找药方,没过多久他就打听到可以通过割股来治疗。
针对于这个方法,古书上其实也有过很多记载,但村中的很多家庭对此都保持着怀疑的态度,甚至很多人上门劝阻他不要尝试。相对于没有上过学的陈多兴来说,上门劝阻的这些人都是“文化人”,这些人一致认为都认为这个方法不靠谱。
但是在陈多兴的眼中看来,这个方法是当下唯一能够救母亲的方法,即便没有用他也要去试一试,并且他心中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这个方法一定能行。所以当他了解清楚之后,马上就开始实践,他切下了自己左手上的一块肉,并且熬成汤喂给母亲喝下。
村里的人在得知他用这个方法救母亲之后,都十分的震惊,他们认为这个孩子不仅没有知识,还没有头脑,怎么这种荒谬的方法也值得去试。
但谁曾想到奇迹就这样发生了。
他母亲在喝完药汤之后病情神奇般的好转了。
在母亲好转之后,他更加坚定了学佛学的心。他开始将自己全身的劲儿都放在佛学上,每天在寺庙里打扫卫生,虔诚的进行礼佛。
虽然这些行为在外人看来十分的枯燥乏味,但是对于他来说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他恨不得每天都待在寺庙里,做完这些必要的工作之后他就可以去阅读经书,沉浸在佛学的世界。慢慢的他开始不满足于这一间小小的寺庙,他决定突破自己、云游四方,他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出发之后,他的大师之路才刚刚开启。
03
一路上他如果碰到十分贫苦人家,自己虽然也没有什么积蓄,但还是会用帮助他们。后来他周游四方最后到达了安徽省金龙山,在他到达这里时他就知道自己有了归宿,他决定在这个地方潜心修炼。
之后的一次梦境指明了他今后的路,他在梦中见到了观音菩萨,他听到菩萨对他说这个地方原来有一座寺庙。在梦醒了之后,他好像感受到了号召,明白了这个梦的用意,他决定要在这个地方修建一座寺庙。
一个人修寺庙哪有那么容易,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十分艰难,而他好像看不到这些困难一样。他先是当地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用自己几十年一路上化缘求得来的钱投入到地基建设当中。
在地基建设好之后,剩下的一切全部都交给了陈多兴一个人,他将这个寺庙命名为正觉寺,他明白自己要足够虔诚,所以他每天都上山背石料来建造寺庙,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无数个白天和黑夜他靠着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的建造着这个寺庙。
他依托着这个梦,逐渐完善着整个寺庙以及周围的设施,慢慢的这个小山头从原来的荒无人烟变得越来越富有生机、富有灵气。
而当有人进庙时,他也经常乐呵呵的,十分高兴。他的事迹很快在县里传开来,县里的居民们都称他为“老师公”,这是他们对陈多兴的尊称。这个看起来和蔼可亲的老人用多年的意志修建成了这座寺庙。
后来这座寺庙络绎不绝,有很多的香客进出。
但好像这座寺庙的热闹和他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大关系,他的生活极致的简单,他穿的百衲衣已经有43年年头,在这期间他游历了大好河川,修建了寺庙。但他从来不会为自己多准备一套行头,在他心里一心向佛才是他最应该做的事情。当他看到自己缝缝补补的百纳衣,他并没有因为补丁而感到不适。
除此之外,他所有个人的物品都是一样的简单,但这些简单物品也都陪伴了他几十年,他的雨靴陪着他走过了大好河山,陪着他扛过了日日夜夜。
在生活中他的饮食也十分的清淡,在63年的时光里他不吃油不吃盐,所有的蔬菜都是用清水煮熟直接食用,可能光这一点就会有很多人做不到,但他不仅做到了,还坚持了几十年。
在如今这个社会一心向钱是很多人的目标,很多人都拜财神爷,很多人希望自己的钱越来越多,财富累积的越来越厚。甚至有一些所谓的“佛学机构”为了收徒、为了敛财搞出了很多乱七八糟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对深造佛学没有帮助还会扰乱人的内心。
像陈多兴这样的大师可以一步一个脚印、潜心学习佛学、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着自己的意志的人确实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