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01 17:40
文/于凡诺
这里有两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在《论语·乡党》这篇文章中,生动地记载了孔子的一件事。说他哪怕是只要走过君主曾经坐过的位置,即使君主都不在场,现场只有君主空落落的椅子,他对着这张椅子,也依然面色严肃庄敬,毕恭毕敬,做足各种应有的礼节,而不敢丝毫亵慢。
案例二,孔子在编撰《春秋》时,对周王非常尊重,几乎竭尽所能地维护周王的权威,一再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反对诸侯任何僭越的行为。
上述这两件事充分说明了孔子的“尊君”思想。所谓的“君”,就是君主、君王的意思。尊君,就是尊重君主、君王。“尊君”就必然要求“忠君”,即对君主或上级的忠诚和尽心竭力。这种忠诚不仅体现在对君主的尊重和服从,还包括对君主交办的任务尽心尽力地完成。我认为这种思想的本质其实就是竭力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确保君主权威不受侵犯,自觉维护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我一直在反思,孔子的这种思想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遗祸千年。当然不是说孔子要负全责,而是说他的这种思想促进了这种结局。
首先,这种“尊君”思想逐渐变成了一种精神禁锢工具。
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还使得社会阶层固化,不利于社会流动和进步。尤其是这种等级制度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其次,极大地压制人性。
在这种“尊君”思想的指导下,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极易被视为异端,人性和人权受到天经地义般极大的压制。
再次,成为暴君、昏君的理论支持。
这种“尊君”思想虽然强调君主应行仁政,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统治者曲解为对君主无条件的服从和尊重。这为暴君、昏君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得他们在位期间可以肆意妄为,不受制约。
当然,这种思想最大的祸害是从骨子里对一个民族的驯服和禁锢。
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打磨和强化,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君主的权威被视为至高无上,臣民的忠诚和服从被视为天经地义。悄无声息地把一个民族的骨气和底气都不自觉地套进了一个狭小且牢不可破的精神牢笼中,成为中国民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最大的障碍,令人窒息。
曾经有不少朋友问我,如何看中国封建社会思想史,有没有最简单的办法?
我认为就是读孔子,只要读懂这个两千多年前封建思想的第一人,就读懂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END) 阅读更多烟火味背后的故事,请关注于凡诺说